从初步走出寒冬,到大部分企业实现扭亏,尽管颇多周折,但13年-14年两年间中国光伏产业交出的成绩单还算令人满意。丢掉包袱,重新出发。中国光伏产业过去两年不仅逐步走出财务困境,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以及行业战略等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数据表明,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3.2万吨,组件产量达到35GW。不仅是制造端,在应用方面,14年中国光伏装机10.6GW超越欧盟装机总量的7GW数值;在光伏EPC方面,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的完成了自己在光伏EPC业务上的跳跃,以1.5GW的承包安装量超越First Solar 1.3GW的工程量,晋身全球,而中国国内光伏EPC总量也首次跻身全球首位。
实际上,也正是光伏应用市场,即国内光伏电站的建设的火热才能维持14年中国光伏产业的复苏。14年我国组件产量达到35GW,国内10.6GW的装机以及超过5GW的在建光伏电站对组件生产的推动作用明显。当前的中国光伏产业,虽然对国际光伏市场依赖依旧,但国内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的情况也不容忽视,从英利与天合光能在“云冶光伏”的路条争夺战即可见一斑。国家能源局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给出的17.8GW光伏发电建设规划目标,更是让全体业内人士进入狂热状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4年的中国光伏发电建设目标落后于规划,政策不给力可以说是很大的一个原因。风何时来?15年光伏政策风向有什么变化?新的一年,各主管政府部门已经给出了答案。
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能新能【15】73号
概要:
根据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有关规定,综合考虑光伏发电发展规划、各地区14年度建设情况、电力市场条件以及各方面意见,我局组织编制了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为稳定扩大光伏发电应用市场,15年下达新增光伏电站规模为1780万千瓦。各地区15年计划新开工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总规模不得超过下达的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规模内的项目具备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