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企业的壮大发展,离不开招标活动中的优异表现,笔者近些年来参与了许多评标活动。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的退耕还林,家电下乡,扶持太阳能产品下乡为农户服务的利好改革,太阳能产品的招标活动也越来越多,如何在招标活动中一举夺魁,这也是许多太阳能企业的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此问题,笔者与投标企业进行过深入探讨,并结合多年评标专家的经验,谈下个人的认识和体会,供业内同仁参考。
获得信息,尽量参与
一些太阳能企业有多种获得招标信息的渠道,其中网上查询是最便捷的办法。所以,管理较好的企业专设网上查询招标信息的专职人员。尽可能多处搜集招标信息,参加投标活动;也有的是业务员长期跟踪项目和甲方,获得准确信息和更多的相关资料;还有的是长期与相关设计院的工程师保持联络,从中得到设计信息;目前各专业学术委员会很多,学会的会员大多来自行业中的设计、研究、安装等单位。太阳能企业和协会、学会有机会合作,也能获得宝贵的工程信息。这一点是招标、投标新常态下的新思路,一些想做大做强的企业正考虑与协会、学会如何联合的事宜。
在信息时代,不能及时获得信息的企业,其生命力量是有限的。常听一些企业说某信息不知道,许多招标活动没有参与或招完标了才后知后觉,而且,现在工程项目90%以上要进行招标程序。没把握住机会,何谈“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发展力和管理水平。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不但有广泛的信息渠道,通过招投标活动与招标公司和相关专家也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关系,有些企业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光是盯着一个项目的经济利益,没有长期发展的眼光和魄力。试想,甲方不了解、专家评委不理解企业,市场不了解企业,企业又拿什么去胜出呢?
细改入微,条款契合
参与投标活动,首先是做好标书,而做标书的时间段有限,长期投标的太阳能企业有专门做标书的团队。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很轻松地按招标文件做好标书,与招标要求的条款环环相扣,不但满足相关要求,有些更是优于招标文件要求,甚至超出了甲方和招标公司的期望。但也有些企业,临时磨刀、仓促上阵、丢三拉四、文不对题、错字连篇、甚至照搬别的招标文件,例如西安投标,标书上写的是却北京的文字,签字、盖章也不认真,需要原件查验的拿不来,封标也不按要求执行。这样参与投标,只能“打酱油”去了。总之,专家看过各企业的投标文件,对参与投标企业的情况已有基本认识,好的是好的,差的是差的,细节决定成败。有些投标单位往往不注意细节要求而被废标,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
所以,认真地研读标书,分析条款,根据招标文件的“游戏规则”,根据自身企业的优势编制标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多年的评标活动,让我们专家也会对一些标书做的细致的企业心存敬意。专家打分自然不会低了。
商务技术,发挥特点
评标的内容主要是商务标和技术标,两者所占的评分比例也不尽相同,但今年各占50%情况居多,也有一些特殊的商务(主要为价格)占到了80%,其实也是拼价格了。技术标中由于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相对简单,从中很难分出高低,全靠压低价格来比拼。笔者参与过四次压价的评标活动,每一轮报价淘汰价高者,下来让专家们“惨不忍睹”,中标价比市场价低了一半。这样的结果造成专家们对质量的担心,同时也不赞同这样的评标办法,有些招标活动则是定死价格,让各太阳能厂家在品牌知名度(网上可查),市场占有率、质保期、办事处的设立、售后服务的承诺、技术特点等作出比较,这样的招标活动保证了产品的技术质量和售后服务,也能吸引国内的一些大的知名品牌的太阳能企业进行参与。否则真有点“保护落后,排挤”的味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招投标的活动中,对参加投标的同行企业之间有个相互的基本认识非常有必要。都有哪些竞争对手参与,不同的企业优势特点是什么,自己的长短处在哪里。有人问:“我们企业也差不多,报价也差不多怎么中不了标呢?”殊不知,单凭自己感觉差不多,其实差很多,光看自己的努力,不见别人的付出。做专家评委的常可以横向比较,尤其是资深专家对各太阳能企业考察了不少,对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心中有数,对其各自的技术质量,经济实力是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评标打分下笔是有根据的。在评标过程中,俗话说:“不怕不识货,怕货比货”。你用的普通材料,别人用的特殊材料,你认为你的售后服务不错,别人比你的售后服务更周到。一些单位自认为自己在投标过程中表现不错了,为何不中标,殊不知,强中更有强中手。当然,做到知己知彼并非易事,别人的研发、技术发展等等,需要及时的掌握和了解,多学习,多参加活动,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使之能做到知己知彼,从而也多了点“自知自明”。即使失败了,也知道原因在那里,但同时也要不断总结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企业要不断创新发展,一个知道自己缺点错误的失败,有时比一个轻而易举的成功更显得可贵。
太阳能许多企业因行业门坎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家族式企业,管理粗犷、急功近利,难以有更大的发展。对投标文件的编制这种细活,干起来还不是得心应手,这更需要多练内功,提升自己,少怨天尤人,查找自身问题,总结经验,以利再战。
风云变幻,游刃有余
市场中的招投标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标标不同,情况各异,既有企业的内功之展,更有甲方业主的垂青之意,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体。但总的来讲,参与投标的企业,首先要看清形势,认清对手和自己,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做到宠辱不惊。当然,一些不合法规的围标,串标搞关系是旁门左道,可能胜出一时,终难长久。笔者考察过许多太阳能企业,对中国太阳能事业的发展有着美好的期望,也看到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广阔前景,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鼓励政策,让太阳能企业发展得到历史的契机,也希望业内人士多总结招投标的经验和教训,因为不少企业90%的销售和发展要通过招投标来完成,总结一些现象,探索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助于企业提升和完善。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机会终属于有着充分准备者。 |